.facebook_1304897051  

從我們佛教修行人的角度來講,常常無意義的上網、散亂,或者常常使用手機搞一些世間八法,一早一晚、一年四季或者日日夜夜就靠這些手機、網路來幹一些事情的話,對一個凡夫、對一個初學者,尤其是對末法時期剛強難化的眾生,又是欲界的凡夫眾生,對他來講用這些確確實實會出現很多的障礙。會出現什麼障礙呢?我們可以次第講。

一、障礙往生

《維摩詰經》當中說:心淨則國土淨。往生淨土需要以清淨的業來感召,所謂清淨的業就是對往生淨土有清淨的信心、清淨的願望和相關的修行。但是使用手機、網路,參雜很多惡趣因緣,造這些業有很大的負面影響,讓自己的心不能和阿彌陀佛,和阿彌陀佛的心咒、名號以及淨土的境界相應。

我們的內心就像一潭水一樣,水清淨了,月影自然現前;如果水混濁了,月影當即隱沒。所以,能不能和阿彌陀佛相應,關鍵是心能不能清淨。這也不簡單,往生淨土需要臨終自己能做得了主,而要臨終做得了主,必須病中做得了主;要在病中做得了主,必須夢中做得了主;要在夢中做得了主,必須平時做得了主。

現在,反躬自問,用手機和世間頻繁的聯繫或者上網意識散亂,自己能做得了主嗎?這些高科技的產物,才一啟動就會讓人心處在不寧靜的狀態當中。從電腦和手機輻射出來的電磁波影響到身心,時間稍微長一點,身心就會感到不自在。何況在使用時心識失去控制,起各種分別邪念,這樣串習多了,內心處在紊亂、煩躁的狀態當中,很快就會在夢境中出現染汙境界。出現這種境界是在發出警告,這是墮落惡趣的前相。

問問自己的心就明白:在這種狀態當中對佛、對淨土的信願一點提不起來,修的時候根本不相應,怎麼能往生呢?本來,娑婆世界染汙的因緣特別多,退道心的因素也特別多,凡夫的煩惱也很強,加上沒有力量一生成就,所以才厭離娑婆、求生淨土,以往生淨土來達到成佛度眾生的目的。而現在是背道而馳,現在是希求世間,不求淨土。現在對世間雜染的事興趣濃厚,而往生並沒有信心和願力,兩者相比,心願的強度和時間持續的長短上,相差千萬裡。比如,觀察自己對於世間的貪戀心和對淨土的希求心,在強度上有一百比一的差距,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對世間起貪執,難得有幾分鐘會想到阿彌陀佛和淨土,從心裡發起真實的信願。這樣一對比就知道,對世間法太迷戀,是不可能往生淨土的。這本來是兩個方向上的事,不可能做到既貪執輪回又能往生淨土。

我們看淨土的書就知道,求生淨土的人,就像遊子流落在他鄉,常常登上高樓,望斷天涯,心心念念都想到要回家。跟這個比喻所講的一樣,心裡就想,馬上厭離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就像監獄一樣,我的故鄉就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心心念念都想馬上往生,想馬上離開娑婆世界,必須要有這樣的心態。又像掉在廁所裡面特別著急想出來,又像在監獄裡盼著釋放一樣。像這樣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心,我們有沒有呢?我們不能自己欺騙自己呀!

念念貪著世間的人,怎麼可能真切求生淨土呢?在網上極度地散亂,連收自己的心都做不到,怎麼能夠成就清淨往生淨土的善業呢?以身口意染汙,怎麼能感得清淨的蓮花化身呢?怎麼能感得淨土的功德莊嚴呢?這在緣起上不對應的。淨土要由淨心感,淨土最低的境界,色聲香味觸都是清淨的,處處法音宣流,念佛、念法、念僧,沒有絲毫世俗染汙的境界,連惡趣的名字都聽不到,何況事實。而且在佛國無女人,都是大丈夫相,和無量無邊的菩薩作伴侶。這樣殊勝的境界,不可能從染汙心當中顯現。

現在,反觀我們的狀況,眼睛所見的、耳朵所到的、心裡所想的,都是染汙的聲色、不清淨的念頭,連對這種染汙出離的願望都沒有,怎麼能出現莊嚴的淨土呢?廁所裡能出香氣嗎?污水裡能現月影嗎?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相續不成熟、沒有力量的凡夫眾生使用手機和網路,十個有五雙全都是障礙往生淨土的。

二、障礙證悟本性

想求證本性的人應當儘量遠離使用手機和上網。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這些接觸多了、用久了,我們的心自然而然會陷入到各種取相當中,自己的心在紛繁的欲塵當中執取,很快執著上各種概念、各種言論。我們這時候心生染著,在裡面打轉,形成堅固的表層意識,就會嚴重障礙真心的顯發。

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貪執聲色、喜歡戲論的人,常常活在妄想當中,自覺性很差很差。其實,口裡正津津樂道的時候,已經是妄心在用事,是把虛妄的世間境界、世間新聞當成是真實,正當心裡動念的當下,也只是一個虛妄的意識,但是他根本就不知道,這不是被自己欺騙,埋沒性靈嗎?

真正有智慧、能觀察、能分析、有理性的人,完全可以了知這個本來就是虛假的。諸佛菩薩在大經大論當中講,這個就是業障的顯現,這個就是迷亂法,就是虛妄的,就是一個如夢如幻的法,根本沒有一絲一毫可求的東西存在。但是眾生顛倒的邪念、顛倒的妄想、顛倒的邪慧太嚴重了,把什麼都當成真實,而且跟著跑,自己還不知道徹底浪費了暇滿人身寶。真正有福報、有善根尤其對佛法有基礎的人,絕對不可能天天用手機上網來度日子。他會安安靜靜地呆在自己的家裡,在佛堂裡面看書,或者次第次第地觀修。不可能跑到讓自己散亂、反復出現亂七八糟的東西的那些地方去聽課、思維法、修法,這是不可能的。

現在人求別人的貪心很重,但是要靠自己下功夫、很細心地學修佛法的時候,卻是非常難以做到的,學佛法只是大概大概地、略略地、粗粗地學。現在這些二十、三十歲的人,佛法學得不是特別扎實,給他講一些輪回的新聞他就高興。讓他厭離娑婆世界,講一些暇滿難得、壽命無常、輪回過患、因果不虛的時候,他就打瞌睡。如果再去上網、再去使用手機的話,下輩子不說往生淨土,就連能否轉生善趣、遇到正法、遇到真正的善知識、做一個出家人的身份,誰都不敢下結論。

所以,每個人想一下,這樣下去,根本沒有希望證悟勝義的本性,萬法一真本來清淨如來藏的面目少分顯露、多分顯露、全部徹底顯露,這些都沒有希望的。因為你的心態非常糟糕、非常不清淨、非常散亂、非常粗糙,怎麼能出現一個清淨的智慧安住證悟本來清淨面目的狀態呢?無因無緣不可能出現證悟本來清淨本性的境界。所以,這些方面以這樣具體化的方式來講,大家都會明白的。所以需要了知,天天喜歡上網打手機會障礙證悟本性。這個問題我在這裡講一個人的經歷就知道。

有個人講他上網和用手機的經歷:

“曾經有一段時間,每天下班回到單位宿舍,除了吃飯,就是坐在電腦前上網、流覽網頁、聊天、在論壇發言。每天都在網上,直至深夜,有時甚至到第二天淩晨還沒下網。有時,也覺得上網沒意思,但已經太習慣上網了,只要呆在房間裡就不由自主地往電腦前坐了,然後按電源開關,點滑鼠上網,日復一日,時間就一天天在網上荒廢了。”

“用手機時間長了。每天都有很多電話打進來,或者短信發過來。或者自己給很多人打電話、發短信。有時一天當中,手機拿在手上的時間比揣在兜裡的時間還要長。有時幾個小時中沒接到一個電話或短信,就會覺得不習慣,心裡很盼望能接到什麼,時不時地把手機掏出來看一看。或者主動給別人打個電話,或發個短信,心裡才會安一些。總之,全天中,心始終吊在手機上。”像這樣的心識狀態,不用說證悟本性,連成就增上生也不可能。不用說成就增上生,連做一個健康的人也不可能。

《盤山語錄》有一段這樣說:修行人最忌談論別人的長短是非,乃至一切和自己無關的世間事,口裡不可說,心裡不可思,口一說、心一想,就是蒙昧了自己。如果是專門煉心,常常找自己的過失,哪裡有工夫管別人家裡的事,粉身碎骨,只是不動心。

三、障礙福德和智慧

我們在學佛之前,已經造了很多很多罪業,做了很多不幹淨的行為,所以心地已經受了很多染汙。很多人在很多時間當中,惡業的陰影還蒙在自己的心頭。所以一個人在開始學佛之後,或者到清淨的道場出家修行之後,需要很努力地積累資糧、懺悔業障,只有長期堅持做,才能讓自己的心相續逐漸逐漸地清淨。心地清淨了,才可能開發智慧,領會到甚深的法義。

現在我們不好好積資淨障,卻走到非理的道上貪戀紅塵,喜歡和世間人來往應酬,追逐紅塵裡的迷亂,這樣只會讓心越來越亂,越來越糊塗。不用說開發清淨的智慧,恐怕只會在欲塵當中越埋越深。所以心地清淨,才能開智慧。一頭埋在聲色裡,會變成一個低等的人。

我們觀察一下就知道,旁生的業障很重,它只能做一些簡單的活動,比如吃喝、行走或者生育後代,除此之外,深一點的問題,它不會思維;遠一點的事,它想不到;深廣的道理,它領會不到。這是因為它的業障太深重,業力把心障住了,讓心識變得非常遲鈍。我們人也是一樣,到了業障特別深重的時候,簡單的問題思考不了,昨天的事記不起來,甚至剛說完就忘記了,以這樣的狀態只能做一點點體力勞動。

現在看,一個修行人在網上散亂慣了,心力就難以集中起來,會出現心識錯亂、記憶力嚴重衰退的惡相,這是危險的現象,這樣發展下去,怎麼能開發清淨的智慧呢?絕對不可能的。這是從障礙智慧方面講的。

福德方面,我們要體會到,我們努力地做善事、懺悔自己的罪業,心清淨了、安心了,福德就是在增長。這也不是空口說的,要誠心誠意地去做。但是接觸不清淨的東西,邪念就起來了;以無意義的說話、講是非,心裡散亂了;在網上浪費時間,消耗精力了,這都是在損壞福德。所以,千萬要注意!心亂了,福德也就沒有了。

分別念動多了,不幹淨的心思積累起來,會不斷發生作用。如果沒有及時地淨化,堆積在自己的心裡到了一定時候,就會起很大的負面作用,讓自己的心狂躁不安。久而久之,心態越來越亂,最後成了病態,墮到很低的層次。經過百次千次之後,心相續就被毀壞了。這時連做人的福德也沒有了,在現世,無法做合格的人。在來世,沉淪在三惡趣裡面受苦。

所以,這個不是我嚇唬人,一切都是緣起生。負面的緣起力積聚多了,作用凸現出來,就會墮得很深。在沉重的煩惱業力支配下,怎麼能再得到暇滿人身寶呢?人身是持五戒、行十善得來的,貪嗔癡的迷亂有哪一種是善業呢?所以初學者如果想保護自己、增長福慧,首先務必要遠離雜染的外緣,在儘量清淨的狀態裡安住修行。否則的話,你的清淨的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是沒有辦法增長、圓滿的,並且沒有辦法真正遠離一切散亂,放下一切雜念,斷除一切煩惱,在心相續當中一心專注修佛法的機會就根本沒有。

四、墮入想陰,偏離人生正軌

在網路上,很多遊戲是讓玩遊戲的人扮演角色的。比如,在遊戲中是一個國王,擁有自己的領土、大臣、百姓、軍隊、王宮、數不清的財富、**。或者成了一名軍隊的統帥,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指揮軍隊,建造軍事基地,指揮一場戰役。或者他是一個武藝高強、無所不能的宇宙戰士,一個人消滅了成千上萬想要毀滅地球的魔軍。總之,他在虛擬的世界裡是一個國王,是一個統帥、是一個英雄、是一個富豪,獲得了極大的快樂和滿足,而且非常執著那種滿足感。

他不能面對在現實當中,自己是一個很普通的人,沒有錢、沒有地位、沒有名聲,為生活奔波勞累。在單位裡向上級低頭哈腰,回到家做各種繁重的家務。現實生活的落差太大了,所以他不適應,他要逃避。他不希望活在現實中,他喜歡在虛幻的世界裡成功。這樣他越來越不願意離開網路,越來越厭離現實生活,最後沉溺于網路,把自己徹底毀掉了。

這就是一條邪道,完全偏離了人生正常的軌道。其實,我們人只有活在責任和義務當中,才能心安理得;只有辛勤積累福慧資糧,才能得到提升。有理智的人不應該活在邪思妄想裡面。我們要注意到,在玩遊戲時,剛剛把自己看成遊戲裡的角色時,心識就已經開始錯亂了,後來越串習越深,墮在想陰裡出不來,這就是著魔的表現。以這股魔力,一個人會忘失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而因果律是那樣鐵面無私,沒有盡到責任、義務,就是在造罪業,就會受到良心的譴責。久而久之,良心徹底埋沒了,做人的資格也就失去了。

五、摧毀正見、增上邪執

我們學習因果就是要努力產生因果正見,然後培養自己的賢善意樂,也就是對善的崇敬心、歡喜心,對惡的厭離心。在這個基礎上,就能斷惡行善,做一個好人。但是在網上中了邪見的毒,會把這一切從根本上摧毀。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網路遊戲裡會散佈很多的邪見,比如暴力至上、崇尚黑社會、征服世界,在暴力的網路當中沉溺久了,就會變得善惡不分。人對善的歡喜、崇敬心,對惡的厭離心,會變得越來越模糊,越來越麻木。這樣就會毀壞善心意樂,斷滅善根。

不但是毀壞善心,還會堅固邪惡的心態。這裡要知道一點,就是我們所有的心理、行為都是在串習之後養成習慣的。好的心理、好的行為方式能夠利益自己、利益別人、隨順解脫成佛;壞的心理、壞的行為方式只會害自己、害別人、隨順生死、隨順三惡趣。

我們舉例來說,網路當中有它特定的行為模式,比如有些遊戲內容,就是比賽誰能夠在最短的時間裡,用暴力消滅對方。正當你玩遊戲的時候,你的心識已經在按這樣運轉,你的心已經在認同用暴力把對方消滅。經過多次串習之後,這樣的行為模式就會在自己的心中固定下來。到了現實生活當中,不由自主就會按這樣的方式對待有情。所以,玩這種遊戲的結果,沒有任何功德,只是引生嗔恨心,現行暴力的行為,毀壞悲心、毀壞菩提心、毀壞菩薩戒。

有人說:我並沒有到這樣嚴重的地步。其實,你是沒有留意,當你最初一念對這種暴力方式隨喜的時候,這種心念已經和大乘菩薩的心態完全相反,已經開始在破壞菩提心了。等到這種心態堅固時,已經成了嚴重的障礙,可能連菩提心的氣味也沒有了。

又比如在網路的遊戲當中,心裡認為:我勝利了,我把他消滅了,我成國王了,我是最大的富翁,我消滅他的速度是最快的、數量是最多的,我擁有美麗的王妃……

大家聽聽這些心裡或者口裡的語言,這是在增長什麼?是不是增長我執、是不是增長煩惱、是不是增長貪執、是不是增長傲慢?這是修行嗎?一個修行人應該這樣讓自己的心識這樣顛倒嗎?

或者在網上有種種娛樂、有種種旅遊、有種種購物、有種種炒股等等,看了這些,心裡就生貪心,感興趣,這是增強對輪回的貪執,完全和解脫道相違。我們好不容易通過思維痛苦壓伏了一點樂執的顛倒,但是一到了花花綠綠的網上世界,心又像喝醉了酒一樣顛倒了。所以,這就是毀壞出離心的大違緣。

總而言之,大家認識到用手機、上網的危害之後,應該作出堅定明確的取捨,為了自己這一生修行成功,發願遠離修行的違緣。

茫茫紅塵、熙熙攘攘,各種各樣令人散亂的因素充斥在家修行人身邊,這些違緣足以破壞正見、增上邪執、障礙福德與智慧及往生資糧,將會徹底摧毀修行人的法身慧命,到時候再後悔、再哭又有什麼用呢?我不想眼睜睜看著很多修行人最後毀滅在這些上面,因此,為了確保在家佛友們的身心清淨與聞思修的殊勝順緣,我真心地希望廣大佛友能夠在上師三寶及護法神面前發願,盡力減少各種聞思修的違緣、努力修行,以期早日解脫生死輪回的苦海!為此我已多次虔誠祈禱並供養上師三寶及諸位護法神以加被發願者、護持發願者,團結和合、清淨戒律、如理如法聞思修行!

全文見: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24925&page=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indy 的頭像
    cindy

    傾聽恆河

    ci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