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榮五明佛學院‧大陸大放生活動


     尊貴的第十三世達賴喇嘛之師──伏藏大師列饒林巴尊者,其化身即如意寶 晉美彭措法王。一九八零年,為振興正法,廣利有情,法王在「大密乘光身靜處,成就四業之聖地」,著名的第一世敦珠仁波切之修行地,及十三位心子同時成就虹光身之勝地──今四川省色達縣喇榮溝畔,創建了學修並重的大學院──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一九八七年五月,班禪大師親自批准了五明佛學院成立,並尊稱上師晉美彭措為「聖者法王」


     五明佛學院位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南麓,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縣,海拔高度四千一百多公尺,年平均溫攝氏零下十六度,目前常住漢藏僧尼約一萬多人,為世界最大之佛學院。佛學院上師中並具有眾多學識淵博、修持精嚴、獲取堪布資格多年之高僧大德,為四眾弟子們廣為傳授教導浩瀚如海之顯密甚深教法。由於法王的慈攝嚴教,於其住世時已建立良好修學制度,如今法王雖已圓寂,然整個學院仍一如既往,每日講學、聞思修行從未間斷。


     除講辯著等教學事業之外,學院在法王之帶領下,亦對救護眾生寶貴生命之放生活動,抱持積極肯定之立場,不但每年於大陸各地實際買放、拯救為數極多之瀕臨刀口屠殺下的生命,學院上師們亦時常撰寫文章鼓勵、勸請大眾多多進行慈悲的放生活動。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ages/category3_3.htm  放 生 活 動


 


 


     「諸罪當中,殺罪最重,諸功德中,不殺第一。」佛教生命觀的基調是眾生平等,尊重生命,並依此開展出「不殺生」的主張。


     早在二千多年前佛經中即已提出──「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這是佛教的緣起思想,充分說明了人與世間萬物有著和合共住,唇齒相依的密切關係。


     所以,無論站在人類或其他生物哪一個角度來看,『戒殺放生』都是唯一有利而無害的。為了我們自己今生來世的果報,為了地球的未來,在此我們呼籲大家積極參與放生,結合眾人的力量,消弭因殺生招致的種種不善的果報,為世界帶來真正的祥和。


 



     自一九九七年起,每年的九月初,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的首座大堪布 慈誠羅珠仁波切,都會在大陸親自主持為期約三個月的大規模放生,今年已是第十年,未來仍將一直持續下去。而這項有意義活動的發起人不是別人,正是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上師。


     一九九七年藏曆 四月初八 的黎明,法王於夢境中,突然見到四十二年前已圓寂的根本上師如意寶 圖登曲彭尊者,尊者於夢境中給予法王諸多開示,其中特別講述了放生的種種功德,由於夢境中根本上師開示放生的種種功德,法王遂決定於是年〈一九九七年〉放一億個生命,並當場於課堂上將六萬元人民幣交與三位大堪布,充作放生基金,以令上師再再歡喜。法王並開示,在末法時代,放生是諸善事中唯一能讓諸佛、菩薩、根本上師歡喜的因,並勸請漢地各寺院、居士林等佛教團體,及各法師、居士等信士,廣行放生,實踐妙道,積累功德,挽回劫運。願離猛厲苦,同生極樂國,圓證大菩提,廣利諸群生。


 



     一切大乘菩薩度化眾生的方便,均可歸納於六度中,若能如理如法的放生,則一次放生即已圓滿具足六度。


一、布施度。大乘菩薩的布施分三:財施、法施、無畏施。


1 . 無畏施於刀口下即時挽救眾生的生命,免除死亡的怖畏,故而放生本來就是一個無畏的布施。


     每年放生前,堪布仁波切均親自勘察放生地點的水質及施放的安全性,選擇適當的水族類放生,基本上這幾年放生都以泥鰍為主,就是考慮泥鰍施放後即鑽入泥中,釣客無法捕撈,存活率極高,同時泥鰍體形適中,數量亦多,是最適當不過的。


2 . 法施若僅僅只是將眾生買回放到安全地點,雖然也很好,但僅免除了它一次命難,未來仍可能再度被捕殺,死後仍將於輪迴中繼續流轉。而在成都舉行的放生活動中,有眾多大堪布、活佛、喇嘛及居士們,如理如法依正確儀軌念誦、修持,餵食甘露丸,以《繫解脫》加持其頂,以此功德力,不僅免除命難,且令它們得以快速自輪迴獲得解脫。


A、念誦佛菩薩名號、咒語。於每次放生時,眾人均在所放生命前,大聲念誦佛菩薩名號及咒語,令它們耳聞種下解脫的種子。如是,可令它們獲得兩種功德,念誦名號、咒語迴向給它們的功德,親耳聽到佛菩薩名號及咒語,則未來世必定獲解脫。


B、餵食甘露。並非所有的甘露丸均可餵食,首先在選用前必須仔細觀察甘露丸的來源是否清淨,是不是由蓮師傳予真正的伏藏大師而製作的,在流傳過程中,是否經過違犯三昧耶戒者手中,製作時,其中是否有三昧耶不清淨者。這是非常重要的,否則餵食的結果,非但不能令其解脫,反而成為後世解脫的障礙。成都放生活動中,餵食的甘露丸,乃是由蓮師傳至法王,傳承清淨無誤,流傳過程,製作過程均清淨無染。


C、以《繫解脫》加持其頂每次放生,均以《繫解脫》置於所放生命頂上,以諸佛不可思議的加持力及度眾方便,令所觸眾生皆得快速解脫。


以上三者均屬法布施。


二、持戒度。分二,一、共小乘的持戒,不害眾生,二、大乘不共的持戒,利益眾生。


     放生斷除殺害,於過程中小心避免不令受傷,輕輕施放,不令其心生恐慌,此即不害眾生;在放生時,無形中斷除了很多造罪機會,就以放魚來說,魚老闆把魚賣給餐館,餐館把魚烹煮賣給食客,食客享用魚肉,則三者均獲殺生罪,故而一次放生可免除三個人造作罪業,此即利益眾生。


三、忍辱度。放生時,忍耐天氣的炎熱,蚊蟲的叮咬及身體的勞累,令所放眾生得到安樂的果位,故具足忍辱度。


四、精進度。精進度的本體是對善法具有歡喜心,我們於放生時心生歡喜,故亦具足了精進度。


五、禪定度。心清淨,平靜下來,即謂之禪定,於放生時,一心祈禱諸佛,一心對所放生命發慈悲心,心不散亂,至心放生,故圓滿禪定度。


六、智慧度。智慧度的本體是知所取捨,於放生時,我們了知,如是做乃大乘佛法,如是做具有善根,如是做於彼等眾生具大利益,故亦具足取捨的智慧。


     一次放生中即可圓滿六度,是故一般善法中無有超勝放生的功德,哪怕是僅放一隻小蟲亦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和利益。


 



     放生的利益,小至個人身體健康,長壽,大至外在環境優美豐饒,戰爭消弭,世界和平。我們可以從很多放生實錄中看到,很多罹患重症,或不治之症者,由於放生而病癒的事實。這並不是什麼天方夜譚,因為本來就是種什麼因,必導致同樣的果,放生令眾生壽命延長,免於傷害,故其所得果報自然是自身健康、長壽。戰爭的根源即是一種害心,故而殺害眾生生命,必然招致戰爭;反之,放生非但不害眾生生命,更進而關懷眾生生命,若人人都能培養關懷眾生生命的觀念,則戰爭自然不起,世界自然和平。


 


牛 回


     眾多生命為何選擇犛牛


     我們都知道,動物的體形愈大,則在死亡的時候,感受的痛苦也愈大。犛牛由於身軀龐大,自然死亡時痛苦也較劇烈。


     另外,由於犛牛是草食性動物,放生之後,不會再去傷害其他生命,同時,在藏地犛牛數量較多,所以在購買上也比較方便 (每頭約人民幣1,000元)。


 



     目前,幾位堪布們在色達、爐霍等地區已找到多處牧場,並商請可靠的牧民負責照看。堪布們也定期去探視犛牛的生長情形,尤其觀察是否有懷孕的母牛,日後產下的小牛也一併放生。故而凡是放生後的犛牛,安全均無需擔憂。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ages/category4_2.htm 


     二零零七年年度大放生活動持續收款中,善款請匯入學會劃撥帳號,並請註明大陸放生或親自於每週六下午2:305:30至學會繳交,若您以銀行轉帳的方式捐款,請您務必再以電話或傳真等方式與學會聯絡告知,如此學會才能知道您的善款是要用在大陸放生的這一個項目上。我們將持續收款至二零零七年七月底截止,為了便於統計及匯款作業,懇請各位大德把握機會於期限內捐款。


主辦單位:喇 榮 五 明 佛 學 院


協辦單位:中 華 民 國 寧 瑪 巴 喇 榮 三 乘 法 林 佛 學 會


指導上師:堪 布 慈 誠 羅 珠 仁 波 切


堪 布 索 達 吉 仁 波 切


圖 登 諾 布 仁 波 切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ages/category_r.htm  贊 助 匯 款 轉 帳


[學會地址]:台 1 1 5 5


[學會電話]0 2 – 2 3 6 7 – 6 7 2 8


[學會傳真]0 2 – 2 3 6 4 – 0 9 3 4


[電子信箱]larongtw@ms68.hinet.net


[學會網址]http://www.larong-chuling.com/


敬祝  福慧增長、六時吉祥    阿彌陀佛


 


<  後  記  >


     在2007年度大放生中,怙主慈誠羅珠堪仁波切和其他上師們,將會在成都等漢藏各地放生,拯救種種空飛、陸行、水游的各類將被殺食之眾生。這個大放生活動將持續三個月左右,堪仁波切在此期間內天天都會帶領弟子們進行如法的放生。


     屠宰場中宰殺牛羊的方式也是非常地殘忍!在一些拍攝到的屠宰牛羊的實景影片中,經常可以看到這些令人痛心的悲慘畫面。據往年曾經親自到大陸跟隨堪布放生的師兄姐說,堪布都是直接到屠宰廠攔阻屠夫們,而救下許多即將要被殘忍宰殺的犛牛。


     註:大放生活動約於八月底或九月初展開,並持續為期約三個月。因喇榮佛學會需先將善款統計結算、以及匯款等作業,故本年度大放生的善款將收款至7/31截止。之後仍有此大陸放生之善款項目,但捐助之善款即為護持明年度(2008年)之大放生活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indy 的頭像
    cindy

    傾聽恆河

    ci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