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4日上午』


   主持人致辭:

  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索達吉堪布,請堪佈為我們宣講“自他快樂的八個秘訣”!

  今天的講課有點特殊,我準備採用藏傳佛教的傳統講經方式,所講的內容也比較難懂,可能有些人感覺比較枯燥,不管怎麼樣,希望大家能夠認真對待。這堂課聽下來,我們應該盡量掌握這八個竅訣,並最好能用自己的智慧解釋它。

  下面,我以武則天的開經偈,作為今天講課的開始: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一、秘訣簡介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部藏傳佛教的論典——《修心八頌》。

  在藏傳佛教的後弘期,印度佛學大師阿底峽尊者來到西藏,將已趨衰落的大乘佛法重新弘揚開來。阿底峽尊者有六大弟子,其中有一位叫博朵瓦,《修心八頌》就是博朵瓦的弟子朗日塘巴造的。

  《修心八頌》問世以來,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在藏地的寺院、學校,甚至普通人家裡,隨處可以看到這八個偈頌。表面上,這個似乎很簡單,然而其中的甚深意義,我們可能終生都學不盡。

  記得我剛出家時,上師給我傳講了這個法,當時自己還年輕,也比較傲慢,覺得這幾個頌詞應該很好懂。可是後來,我才發現自己錯了,在之後的近30年裡,每次重溫這個法,自己都有新的收穫。

  今天,你們頭一回接觸這個法,也許個別人覺得:“這沒什麼稀奇的,我能寫出更好的頌詞。”然而事實上,這個教言非常殊勝,它是聖者的智慧結晶,根本不同於凡夫分別念拼湊的文字。所以,希望大家在學習過程中,打消輕慢之心。

  《修心八頌》宣說的,大多是聖者的行境,嚴格來講,出家人都很難做到這些要求,何況各位被世間的俗務纏身,不可能有太多時間修行佛法,所以,我並不奢望大家100%做到其中的要求。不過,即使無法完全做到,大家也要儘自己的能力去做。實在不行,也可以按照這些偈頌發願。在《修心八頌》中,每個偈頌開頭都是:“願我……”,這其實就是一種發願文。如果你覺得這些發願非常好,可以將它貼在顯眼的地方,經常用它提醒自己。

  《修心八頌》是真正的幸福秘笈。生而為人,誰不想獲得幸福呢?然而,要想獲得幸福,就必須付諸實際行動,否則,光嘴上說“我要幸福”是沒用的。如果大家能按照《修心八頌》調整自心,我敢保證各位的幸福感會日益提升。

  或許有人懷疑:“這個法只有短短八個偈頌,有那麼殊勝嗎?”其實,所謂的秘訣,就是用最簡練的語言,開顯最甚深的意義,就像一把小鑰匙便可以打開大門一樣。所以,大家千萬別小看了這八個偈頌。

  在藏地,高僧大德們極為重視《修心八頌》。我所在的喇榮五明佛學院,有近萬僧人,出家人必須背誦的三部論典中,《修心八頌》就是其中之一,這是學院的創始人——法王晉美彭措仁波切明確要求的。

  由於時間關係,今天我不會講得太廣,只是給大家簡單介紹這些竅訣。如果在藏地講這個法,時間會長得多。我家鄉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法師,他講經說法時間特別長,有時候從下午一點講到七點半,中間沒有任何休息,不管下面的聽眾多累,老法師一直慢慢地講。不過你們放心,今天,我不會講那麼長時間。

 

  二、秘訣詳說

  (一)

      願我以勝如意寶,饒益他眾之意樂,

      時時刻刻倍珍愛,輪迴一切諸有情。

  願我以殊勝如意寶般的饒益他眾之意樂,時時刻刻珍愛輪迴中的一切有情。

  現代社會最需要的,就是愛心。大家知道,不管是什麼樣的團體,如果裡面每個人都懷著自私自利心,這種團體就不會有溫暖和安全感。因此,為了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我們應該不分國家、民族、地域,平等關愛一切眾生。

  如意寶,是古代的一種寶珠,這種寶珠極為殊勝——無論你希求什麼,它都能滿願。同樣,珍愛所有眾生的心就像如意寶一樣,能出生世出世間的一切功德。這種心進一步昇華,就是大乘佛法的心髓——菩提心。

  談到珍愛眾生,不得不提到殺生。殺生是世間最惡劣的行為,一方面這會欠下可怕的命債,一方面也是沒有愛心的表現。在世間,凡是稍微有點素質的人,都不會隨便殺生。我看過這樣一條新聞:在澳洲舉行的一次網球比賽中,一個運動員回球時,高速飛行的網球擊中了一隻小鳥,小鳥當即墜地。那個運動員立即中斷了比賽,跑到小鳥落地處,跪在小鳥的屍體前,在胸前不斷地劃著十字……

  只有懂得了大乘佛法的精髓,才明白珍愛眾生之心是何等重要。大乘佛法認為,之所以要珍愛一切眾生,是因為一切眾生都對自己有過恩德。這個道理並不難懂,請大家想一想:我們穿的衣服、吃的飯、用的資具,哪個是無因無緣而來的?哪個不是蘊含著無數人的汗水?

  其實,只需稍加斟酌,我們便不難發現這樣一條規律:一切痛苦源於珍愛自我,一切快樂源於珍愛眾生。因此,如果我們把愛的方向從自身轉移到他人,痛苦就會越來越少,幸福也會越來越多。

  如果有些人頑固地執著:“憑什麼我要愛一切人?他們又不是我的同胞、家人!”這就是智慧不成熟的表現。事實上,暫且不談佛教的觀點,即便站在科學的角度,我們也應該愛一切人。現代科學發現,不論哪個種族的人,99%的DNA結構都是相同的。從這個角度來講,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我們應該平等愛一切人,不應該和別人產生隔閡,更不應該和別人發生衝突。

  (二)

      願我交往何人時,視己較眾皆卑下,

      誠心誠意又真摯,尊重他人獻愛心。

  願我交往任何人時,將自己看得比對方低下,誠心誠意尊重對方,將愛心奉獻給對方。

  尊重他人,是做人的基本素養。《禮記》云:“夫禮者,自卑而尊人。”然而,現在許多人非常傲慢,一點都不懂得尊重他人。尤其是某些成功人士,任何人都不放在眼裡,不管走路還是說話,始終是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還有些“官二代”、“富二代”,自打從娘胎生下來,就在鮮花和掌聲中度過,自恃家中有錢有勢,對別人總是不屑一顧。這樣非常不好,人應該時刻保持謙卑的心態,如果因為在財富、智慧方面有過人之處而傲慢自大,這就是大乘佛法所呵責之處。

  聽我這樣一講,個別人或許想不通:“我明明是領導,為什麼非要在別人面前顯得卑下?”其實,所謂的謙虛、卑下,不是要你捨棄領導的身份,而是要求內心保持謙卑。

  因為缺少謙卑,內心就有傲慢一大堆,許多人做什麼事情都不成功。現在有些人學歷特別高——碩士、博士、博士後,聽起來很不錯,可是因為缺乏對別人的尊重心,打起交道來就是另一種感覺了。

  所以,在學校裡不光要學知識,也要學如何做人。所謂的做人,也不是表面形式。現在有些素質教育只教人怎樣微笑、鞠躬、走路,不教如何尊重別人,這不算真正的素質教育。

  我始終認為,像尊重他人、自甘卑下這樣的善心,在大乘佛法中才有圓滿宣說。大乘處處強調善心,在大乘提倡的善心中,最根本的是大悲心、大慈心和菩提心。所謂大悲心,是將一切眾生從痛苦中救拔出來的善心。所謂大慈心,是願一切眾生獲得快樂的善心。所謂菩提心,是在大慈心和大悲心的前提下,希望眾生獲得佛果的善心。佛教的歷史上,無數高僧大德用自己的一生,完美地演繹了大乘行者的光輝形象,由於內心具有圓滿的善心,所以在接觸眾生的過程中,他們隨時隨地散發出慈悲的光芒。

  學習這個頌詞後,大家要想到:今後無論面對任何人,自己都不應該傲慢。其實,身為輪迴中的凡夫,即便有一些暫時的圓滿,也沒什麼可傲慢的。以有錢來說,這根本不值得傲慢:一方面有錢不等於功德,另一方面錢是無常的,今天你腰纏萬貫,也許一夜之間就會淪為窮光蛋。前幾天有人在網上爆料,說廣州某貪官有22套房產。消息一傳開,該官員立即被免職,他的資產也馬上被查封。

  在我接觸的人當中,有些人傲慢心特別重,對任何人都不屑一顧,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其實,這些人應該想想: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的,或許有那麼一天,自己會淪落到極其悲慘的境地,那個時候該如何面對現實呢?

  凡夫人往往以這樣那樣的資本而心生傲慢。龍樹菩薩曾說過,有些人以才華而傲慢,有些人以相貌而傲慢,有些人以財富而傲慢,有些人以地位而傲慢。在座各位如果有這些心態,我建議你們多看看歷史,看看那些威德超群、洪福齊天的大人物最後是什麼結局,這樣就能打消內心的傲慢。

  在這裡,我要順便提醒某些人:當你興旺發達的時候,不要過於陶醉,以至於忘了體貼、關愛身邊的人。有一個官員對我說:“雖然工作非常忙,但每週日上午我都會陪陪家人。因為我想,如果只顧著工作,一點都不管家人,自己以後肯定會後悔。所以我規定:不管再怎麼忙,在一個星期中,必須給家人留半天時間。”我認為這種做法挺好,值得許多人學習。

  相比世間層面,佛教對體貼、關愛他人有更高要求。大家要努力實踐這種精神,不要認為佛教的要求太高了,自己根本做不到。即使我們做不到100%,做到20%、10%,甚至5%,也是可以的,不能因為做不到最好,就徹底不做了。像米拉日巴、印光大師等大德的境界,我們不要說一輩子,一百輩子也不一定做得到,但只要自己不斷努力,也可以逐漸接近他們的境界。

  (三)

      願我恆常觀自心,煩惱妄念初生時,

      毀壞自己他眾故,立即強行而斷除。

  願我恆時觀察自心,當煩惱和妄念剛生起時,就認識到這些非理作意會毀壞自他,立即強行斷除它們。

  末法時代,眾生的煩惱極其熾盛。如《地藏經》云:“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當生起煩惱時,一個人會喪失慚愧心,甚至會無惡不作。對此,培根在《論貪婪》中說得非常清楚:“貪婪者為了煮熟自己的一顆雞蛋,不惜燒掉鄰居的一座房子。”

  看看如今的社會,到處是豆腐渣工程、毒奶粉、地溝油,以至於人們連走路、吃飯、喝水都沒有了安全感。造成這種悲劇,一方面是因為許多人不懂因果,一方面就是因為貪婪等煩惱熾盛。

  在煩惱的驅使下,還會爆發個人、家庭、民族乃至國家間的大大小小戰爭。昨天在上海街頭,我看到兩個小販為蠅頭小利而打仗,雖然他們打得不厲害,只是用蘋果互相砸,但也算一場小戰了。

  要摧毀煩惱,最好的辦法是培養利他心。如果我們經常想著別人的苦樂,經常關心別人,自相續中的煩惱很快會滅盡,當煩惱滅儘後,痛苦也就不復存在了。

(四)

      願我目睹惡劣眾,造罪遭受劇苦時,

      猶如值遇珍寶藏,以難得心愛惜之。

  當見到惡劣眾生因造罪業而遭受劇苦時,願我猶如遇到寶藏一樣,以難得之心珍愛他們。

  現在的社會太缺少愛了,人們都不願意管別人的事。剛才我講到兩個小販打仗,當時圍觀的人不少,可是沒有一個去勸架。這雖然不是什麼大事,然而從性質上講,和前一陣子的“小悅悅事件”是一樣的。

  當發現金礦時,勘探隊員會非常高興。大乘行者的心態則不同,遇到發財的機會時,他們不會欣喜若狂,而看到飢餓者、殘疾人、乞丐等可憐眾生時,他們會覺得非常難得,會想方設法幫助這些眾生。

  大乘的愛心是最偉大的愛。世間的愛心是這樣的,今天哪裡發生災難了,才想到去奉獻愛心,比如汶川大地震期間,許多人向災民伸出援助之手,然而災難一過,就不管他們了。站在大乘的角度,這種偶爾的愛心是遠遠不夠的,應該隨時隨地幫助可憐的眾生。

  在座各位捫心自問:“我有沒有大乘的善心?”恐怕不一定有。看見可憐眾生時,你不但不幫助,也許會想:“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他活該受罪……”如果是這種心態,跟大乘的發心就相去甚遠了。

  當然,要一下子轉變串習已久的觀念,達到大乘的思想境界,也有一定的困難。不過我希望,今後大家要往這方面努力,要盡量以善心對待一切人和事,不要總是抱著負面心態。如果你經常心懷嗔恨,經常面若冰霜,經常對他人發脾氣,不要說來世的果報,即生中也不會收穫幸福。

  在培養善心時,應該從點點滴滴做起。去年,我在佛教徒中提倡“日行一善”。大家也不妨試著做一做,每天至少做一件有益於自他的善事:看見腿腳不方便的人,過去攙扶一下;別人罵自己時,盡量忍一忍;對別人產生煩惱時,馬上調整自心……長此以往,自己的心一定會逐漸賢善起來。

  (五)

      願我於諸以嫉妒,非理誹謗本人者,

      虧損失敗自取受,利益勝利奉獻他。

  對於以嫉妒心非理誹謗自己的人,願我心甘情願地取受虧損和失敗,將利益和勝利奉獻給他。

  這個偈頌加持非常大。《大圓滿前行》中有一則公案:以前,恰卡瓦格西到甲向瓦格西家,無意中看到了這個偈頌。他感覺非常稀有,便問:“這是什麼法?”甲向瓦格西說:“這是朗日塘巴尊者造的《修心八頌》。”聽到此話,恰卡瓦格西迫不及待地想求得此法。不幸的是,當時朗日塘巴尊者已經圓寂了。後來恰卡瓦想盡辦法,在夏日瓦格西前求得了《修心八頌》。依此法修持六年後,徹底斷除了對自我的愛執。

  世間有這樣的觀念:“以牙還牙,以血還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作為世間人,持這些理念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站在大乘的角度,就不能有這種心態了,對於非理損害自己的人,我們更應該以慈悲忍辱心去對待。

  大乘佛法處處強調吃虧、忍辱。昔日寒山問拾得:“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拾得答:“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乍一聽這個偈頌,有些人可能想:“如果幹什麼都是'虧損失敗自取受',那還怎麼活下去啊?”這種顧慮是多餘的。修行是講次第的,對凡夫人來說,可以根據自己的接受能力來行持,暫時並不需要所有的事情都吃虧。

  人和人之間的衝突,歸根結底源於對自我的愛執。在佛法中,有各種根除我執的竅訣。比如別人罵你時,你可以觀想:這些聲音就像空谷迴聲一樣,對自己無利無害,很快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踪……如果善於運用這些竅訣,許多煩惱就無從生起了。

  其實,這個偈頌不僅是修心的竅訣,也是為人處事的良方。當遇到他人的謾罵或者誹謗時,是針鋒相對地回擊,還是以這個方法化解?肯定後者的效果更好。

  大家可以試想:本來你沒有做對不起人家的事,可是人家硬說你做了,是對方說一句自己頂一句,還是自己先忍著,等對方氣消了再解釋呢?聰明人一想就知道,當然是後一種方法明智。

  由此我想到,在大乘佛法中有許多為人處世的秘訣,不過,這些秘訣掌握在少數智者手中,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佛法重在行持,對於“虧損失敗自取受,利益勝利奉獻他”這樣的理念,大家要努力去實踐。剛開始做起來,也許感覺有一定困難,但只要長期堅持,逐漸就會得心應手。

  除了自己行持,大家還要將這種理念傳播給他人。有的老師在做善法時,要求每個學生捐一元錢,這種做法非常好。事情看似不大,卻能培養學生的愛心。這種愛心擴展開來,延伸到周圍的人,延伸到整個社會,這個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六)

      願我於昔曾利益,深切寄以厚望者,

      彼縱非理而陷害,亦視其為善知識。

  往昔我曾經利益某人並對其寄以厚望,縱然此人以非理手段陷害自己,願我也將其視為善知識。

  對世間人來說,如果曾經幫助過某人,對方反過來害自己,自己還要把他當作善知識,這根本是做不到的。在座各位學過《東郭先生和狼》,在這種教育的熏染下,大家都覺得壞人必須被幹掉。其實,這種理念並不究竟。如果想培養真正的愛心,對於忘恩負義者,我們更應該以善心來對待。

  在如今的社會,忘恩負義之輩特別多。有些老闆辛辛苦苦培養出一個人,當這個人有了能力時,不但不回報老闆,反而把客戶和資源帶跑了。以世間眼光看,這種人非常可恨,可是按照大乘佛法的理念,我們不但不應該恨這種人,還要把他們當作善知識。這,就是大乘的崇高境界。

  在佛教的歷史上,許多高僧大德都以實際行動,完美地展現了這種境界。印光大師無論遇到任何逆緣,都以一個“忍”字來應對。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時,即便遇到再惡劣的眾生,也不會怨恨對方。

  作為高尚之士,要盡量記住別人對自己的恩德,淡忘別人對自己的傷害。不過在現實中,許多人恰恰相反:昨天別人幫了你,今天就忘得一干二淨;幾年前別人說了你一句,現在還記得清清楚楚。這樣非常不好。今後,大家要轉變這種習氣,心裡不要裝著太多怨恨,如果怨氣太多了,不說其他,對健康也是不利的。

  (七)

      願我直接或間接,利樂敬獻諸慈母,

      老母有情諸苦厄,自己默默而承受。

  願我直接或者間接將利益和安樂奉獻給一切老母有情,自己默默承受他們的苦難。

  此處宣說的,就是世間的換位思維。當然,換位思維範圍有限,只是人與人之間的換位,而佛法的換位思維範圍無限,是將安樂奉獻給一切眾生,自己承受一切眾生的痛苦。

  頌詞中講到,直接或者間接利益老母有情。所謂直接利益眾生,比如富人拿錢做慈善,醫生治療病人的疾病,老師解除學生的愚癡。所謂間接利益眾生,是通過各種方便,讓眾生逐漸離開痛苦。不管直接還是間接利益眾生,我們都應該盡最大努力去做。

  從究竟上講,利益他人就是利益自己。在美國,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真事。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有個叫克雷斯的年輕人因汽車拋錨而被困在野外。正當他焦急萬分時,有個騎馬的男子路過。見到這種情況,男子二話不說,用馬將汽車拖到附近的小鎮上。事後,感激不盡的克雷斯掏出錢,準備酬謝對方。男子拒絕說:“這不需要回報,但我要你給我一個承諾——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你也要盡力幫助。”在後來的日子裡,克雷斯幫助了許多人,並且每次都將這句話轉述給被幫助者。多年後的一天,克雷斯被洪水困在一個孤島上,一個少年冒著危險救了他。當他感謝少年的時候,少年居然說出了那句克雷斯說過無數次的話:“這不需要回報,但我要你給我一個承諾……”這個時候,克雷斯心中湧起了一股暖流:原來,自己串起的這根愛的鏈條周轉了無數人,最後又還給了自己!

  關於利他即利自,在大乘佛法中有透徹的宣說。藏傳佛教一部叫《入菩薩行論》的論典,其中說:“所有世間樂,悉從利他生,一切世間苦,咸由自利成。”這個教言講得非常清楚:利益他人只會給自己帶來快樂,自私自利只會給自己帶來痛苦。

  今天,大家也許是頭一回聽說大乘的利他理念,感覺可能比較陌生,但只要慢慢觀察、慢慢思考,逐漸就會接受,也會知道這種理念的可貴。

  (八)

      願此一切我所行,不為八法念垢染,

      以知諸法如幻智,無執離縛而解脫。

  願我的一切所行不被世間八法的分別念所染污,了知萬法在勝義中遠離四邊八戲,世俗中如夢幻泡影,從而無有任何執著,遠離一切束縛,從輪迴中獲得解脫。

  所謂世間八法,即利、衰、毀、譽、稱、譏、苦、樂。一般的人都願意得到利、譽、稱、樂,不願意得到衰、毀、譏、苦。每個人觀察一下自己,肯定都對這八種法有強烈的執著,如此就是痛苦的因。如果我們學習了《金剛經》,悟到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就能遠離世間八法的束縛。

  三、結語

  在座各位過去對大乘佛法不太了解,通過今天這堂課,一方面是給大家播下善根,一方面是幫助大家打開思路,讓你認識到大乘佛法的根本是利他。

  利他不僅是大乘佛法的根本理念,也是全人類必不可缺的理念。如今是21世紀,我想,即使到了30世紀,人類照樣需要它,這種思想依然不會被淘汰。

  在朗日塘巴尊者造的八個偈頌中,從各個側面圓滿地宣說了大乘的利他理念,只要我們按照這些秘訣行持,一定可以有效地提升幸福感。有些人雖然沒有學過大乘佛法,可是因為他們實踐了這些理念,所以生活中充滿了幸福。特蕾莎修女就是如此,她18歲當了修女,之後便開始利益他人,雖然物質生活極其簡單,可是她的生命中沒有任何痛苦,唯有喜樂。像特蕾莎修女一樣,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愛心人士,他們將生命完全投入於利他,結果無一例外,得到的都是痛苦的減少和幸福的增加。

  有些人沒發現這個要點,總是抱怨:“為什麼我這麼不幸?為什麼我這麼倒霉?為什麼上級對我不公平?為什麼下級對我不恭敬?……”這樣的抱怨非常不明智。對這種人,我的建議是:如果你不想快樂就另當別論,想快樂,就停止怨天尤人,從現在開始培養利他心吧!

  雖然我修行很差,不過,通過翻閱大乘經論,自己深深感到:人類最需要的就是利他心,誰有了這種理念,誰就會過得充實快樂。我認識一些善心人士,因為始終想著幫助眾生,所以他們的生活中幾乎沒有痛苦,晚上睡覺也特別香。試想,如果他們一直想著自己,可能就沒那麼快樂了,也許夢中還忙著跟別人爭鬥、拼殺……

  學習自他快樂的八個秘訣後,如果大家經常思維這些道理,慢慢就會感悟到其中的奧妙,這種感悟有可能改變自己的一生。今天,我們給每個人都發了《修心八頌》,希望大家像對待如意寶一樣珍視這些秘訣,不要覺得:“這張紙沒什麼了不起,不過是一張佛教的宣傳品而已,這樣的宣傳品到處都有,甚至乘車、行路時,也經常有人派發這種宣傳品。”如果這樣想,那就太可惜了。

  總之,希望大家生起利他心,有了這種善心,什麼事情都好辦。當然,凡夫的利他心跟菩薩的利他心有一定距離,我對各位要求不高,暫時達不到菩薩的境界沒關係,只要能在減少自私自利、增上利他心方面有所進步,哪怕前進一步,也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