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釋迦牟尼在菩提迦耶成佛之後,帝釋天王和大梵天王請轉法輪,佛在現今稱為瓦拉那西(鹿野苑)的地方給的第一個教授就是「瞭解痛苦」。不瞭解痛苦的話,痛苦將會繼續下去,而且我們也會不知道什麼是該放棄的。沒有一個人喜歡痛苦,人們卻時常感到痛苦,為什麼?因為沒有人瞭解痛苦以及它的原因。如果我們真正瞭解痛苦和其原因,當然就應該去除苦因,是不是?所以,如果我們能真正瞭解痛苦,那麼真誠的出離心也會產生的!在這個時代裡,世界的各個角落,修金剛乘的人看起來都沒有什麼出離心,沒有出離心的人學佛法是一點用處也沒有的,好像是個犯人瞭解監獄是一個不好的地方,他唯一的希望便是離開它。我們如果知道輪迴的痛苦,自然會想要離開輪迴的監獄,而且一點執著也不會有。但非常可悲的是,現代人學佛卻是為了這輩子要過得很好,如受增益灌頂,祈求今生富裕;受長壽灌頂,祈求今生活得長久;求文殊灌頂,希望變得聰明,考試考得好,這些都是在顯示你對今生的強烈執著。如果想利用佛法來使今生過得很好,那是完全錯誤的,其實佛法是讓你今生過得最差的一種方法,因為它叫你落髮,對不對?因為它叫你放棄世間的一切,對不對?


 


     很悲哀的是,一般人很少想到下輩子會怎樣,即使你不想成佛,起碼也要想想下輩子會怎樣吧?但是,好像我們很少追尋成佛,而只希望活得久、活得好,做這一些世俗的事情,而最糟的是,我們把佛法運用到這裡,並希望達到目的。不知幸運或不幸,金剛乘來了,他們給了各種各樣的廣告說:「持咒很有效!只要上師一吹法器,什麼事都沒問題了,那些多頭多臉的本尊也都很有力量!」受了廣告的吸引,只要有方法能令今生過得好,任何人都希望去做這種事。所以現代人參加了成千上百的灌頂,換了成千上百的本尊和上師。他們這樣做了三十年,還是回到原來的地方,一點效果也沒有。他們認為佛教徒在說假說,因為做了這麼久還沒有效果;他們會說修了三十年的財神,還是像三十年前一樣窮,為什麼?因為他們離開智慧越來越遠,從來沒有人想要作一個真正的自己。多半人都只想今生,而不想想下輩子。我們持了很多咒,仍對此生很多執著,只是為了競爭心,希望比別人好,所以念了很多咒,像這樣做能夠再投生人道已經很不錯了,像這樣子的修習佛法是完全錯誤的。印度有一位聖者說:「如果你不知道怎樣修習佛法的話,佛法是最好的毒藥,它可以立刻讓你下地獄。」所以,每一個人應該好好地想一想什麼是痛苦!


                         



 


     不瞭解痛苦的人自然不能體會別人的痛苦,舉個例說,現在有一個瘋子來找你,希望得到你的幫助。這時如果外面有一個很富裕的人要見你,你多半會進去,而不會注意腳下的那個瘋子,這表示你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痛苦。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痛苦是最大的,窮人認為總統沒有痛苦,因為他坐的車子很大,住的房子也不錯,其實總統也有他的麻煩。很多有錢人覺得窮人很好,因為他們一無所有,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實際上,我們都不能瞭解別人的痛苦,就連嬰兒、動物、精神病患者也都有很多痛苦,只是我們不注意罷了,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不知道他們的痛苦。通常我們都在非常好的地方修行,所以我們會說:我從沒有那樣的問題,你怎麼會有呢?瘋子說許多奇怪的話,因為他生病了。所以瞭解別人的痛苦,體會別人的痛苦,在佛教裡是很重要的,只知道還不夠,應該進而去尊重別人的痛苦。如果你真正具有這樣的心,就可以算是真正的慈悲了。這種慈悲與智慧是沒有分別的,這也就是菩提心的真義。知道別人的痛苦,同時也尊重別人的痛苦。別人的痛苦對我們來說,也許沒有什麼,但是對他自己來說是一件很大的事,這是我們都應該知道的事。其實談痛苦並不需要講得太多,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痛苦,問題是我們永遠都在欺騙自己,就算我們有痛苦,也裝著不知道。就在現在這一刻,有上千百萬的人正面臨死亡,有人快渴死了,有人在水裡快淹死了,還有很多諸如地震、洪水的災難正發生。事實上,沒有一個理由可以讓我們繼續活得下去,情況有問題時,一張紙都可以要掉我們的命。從實相上來說,誰也無法知道是晚餐先到,還是死亡先到?我們一直無意識地認為我們可以活下去,我們都避免談論死亡,都希望把死亡隱藏起來,我們遠覺得前面還有很多好日子在等著我們。事實上,我們一直都在死,從出生那一刹那就一直在死,我們一直在為將來作安排,我們一生都花在這樣的安排上,我們一直都在準備什麼,但是在準備的當中,一生就結束了。從智慧的觀點來看,我們是可以利用這些顯現發展出一些正面的意義的,我們也許應該好好討論什麼是死亡。從某個角度來說,沒有死亡,就沒有生命,所以我們應該感謝死亡。從另一方面來看,如果沒有死亡,我們也不會感謝此生,就像沒有分離,就不會珍惜友誼一樣,朋友死了以後,我們才會覺得此人還不錯。要知道,死亡是生命的一面鏡子,告訴我們如何感謝生命。


 


   


 



     「自我」永遠都欺騙我們去追求未來我們思考著明天或明年要做些什麼事、計畫退休的生活、孩子還沒出生就先擔心自己能為他們做些什麼。我們多麼隨便地就忘記了死亡就在門口、書桌上、椅子上,它不只是守株待兔,而是不停悄悄地逼近我們。我們可能看過上千篇的訃聞,每晚在電視上都看到飛機失事的消息,卻仍然覺得死亡永遠不會來臨。


     你應該不斷重複地思惟,自己可能在任何時間、因任何理由而死亡;讓無常的道理深深印在心上,對抗「自我」的謊言。花些時間思惟世間過患也很好,想想那些無法避免的爭端、自私、國內衝突、國際戰爭、家庭糾紛、朋友摩擦、宗教紛爭,想想人們經常捲入的一切,你就會開始明白,並沒有什麼值得抓住不放的。如果你能仔細地來看看,就會發現,這些都是某些人的「自我」所鬧出來的大事。這樣思惟之後,你就會開始覺得,多半的事都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自我」永遠試著去迎合別人,並希望別人迎合它,把它自己的所求所需都看得很嚴重。其實你要做的事就是稍為偏離「自我」的要求,那即是出離。例如,你通常在咖啡中加兩塊糖,但是你知道自己也許明天、甚或下一刻就會死去,可能沒有機會喝一口咖啡;如果同事不小心在你咖啡中加了四塊糖,你會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你會真心誠意地說:「沒關係!」心中是這麼想,你並不是希望別人認為你是個好人,只不過你不認為這是生命中的大事。


     當你到達這種「它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階段,就已經具備出離心了,那表示出離了生活中「每件事情都很嚴重」的層面。出離心比任何智巧的爭論、辯論、教授和其他東西,更能幫助你瞭解本書和其他書中所介紹的概念,出離心也能使修行上的虔誠心以及信任感自然湧現出來。


            




 


     我們來談談這些世間利益──我個人有很多這方面的問題。阿底峽是印度最偉大的佛教學者之一,他用很棒的方式描述。他說:「有八件事情讓人軟弱」,意指世間八法或我們所落入的八種陷阱:


     ‧希望受到讚美  ‧不希望受到批評


     ‧希望得到          ‧不希望失去


     ‧希望快樂          ‧不希望痛苦


     ‧希望聲名遠播  ‧不希望默默無名或受到忽視


     這世間八法十分重要,我們應該熟記在心,那麼就可以不時檢查我們是否落入其中一個陷阱,或甚至是全部。檢查是否落入任何一個這類的陷阱,是我修習的核心基礎。它們很容易記:毀與譽,得與失,苦與樂,譏與稱


     因此我們檢視自己是否落入任何這類的陷阱。我掉進全部這些陷阱,尤其是第一個:希望受到讚美。我總是喜歡被讚美,那是我最大的弱點。我相信這發生在我們許多人身上,微小、膚淺、無用、可笑的讚美之詞,就能讓我們變得非常軟弱。批評亦然,幾句荒謬、毫無意義的批評,能帶來永遠的傷害。


     我想你們都知道我在說什麼:我們多麼喜歡贏,多麼不喜歡輸;我們多愛受人關注,多不樂意被人忽視……這一切都是陷阱。如果我們落入其中一個陷阱,我們就變得軟弱。


     我總是掉進這八種陷阱。我不想失去朋友,我希望得到讚美,我不願意被人批評,我想得到弟子,我希望被重視,我不想被冷落。那麼我會怎麼做?為了得到我想要的,避開我不想要的,最後我就去滿足別人的自我。


                      



 


     我們所謂的出離是什麼意思?當我們觀賞電影時,那是名副其實的出離。為什麼?因為當我們看電影時,即使各種形色的事情都發生在螢幕上,我們知道那不過是一場電影,那全都是假的。其中也許有動人的愛情或懸疑的情節,我們甚至會感動落淚,然而我們內心知道,那只是一場電影。


     比方說,電影放映當中,當我們感覺想要去洗手間時,我們會有勇氣起身前去。沒什麼大不了,我們並未真的陷在其中。這是為什麼我們稱此為出離──我們對這件事有正確的見地。既然我們了解到它徒勞無益的一面,就會有真正的出離。但相反的,在我們所謂的生活的大電影裡,卻很少人擁有這種勇氣。


     當然,出離並不意味著,由於了解這是一場電影,我們就必須走出戲院,並且鄭重發誓再也不看電影。僅僅了解到這是一場電影,就已經徹底改變我們對這場電影的態度。我們無需停止看電影,我們仍然可以觀賞,然而出於這份了解,我們就不會陷進去,它變得沒那麼重要。這有點像是短暫的證悟。


     這是我們所需要的,然而了解這是一場電影卻著實不容易。我們總是被困住,到最後我們總是認為這是真的。然而當我們坐在這裡,沈浸於這場電影,或笑或哭,完全迷失在其中時,就是由於我們的善業,由於我們的功德,我們身旁的這個人拍拍我們的肩膀說:「別擔心,這只是場電影。」這個人就是我們的老師。


     能有這種機會,坐在某個真正具有智慧與慈悲而能點醒我們的人身旁,也很不容易。我們需要有很多功德,比方說,就在這個人告訴我們這只是一場電影時,我們後方的人可能正好在咳嗽,以致我們或許失去聽到這句話的機會。這種事情總是發生,那純粹就是缺乏功德。


     經由一再地憶持見地,經由檢視我們正落入八種陷阱中的哪些,經由各式各樣的觀修,我們獲得功德。


     因此現在我會說,了解生活徒勞無功的那面就是見地。擁有這個見地並不表示我們得成為比丘和比丘尼,或是前往加德滿都,並且住在一個洞穴裡。不,了解才是更為重要。了解到這是徒勞無功並不意味著你該辭去工作;你應該依舊繼續你的工作。如果你有機會成為百萬富翁,為什麼不呢?你應該只管去做──但始終知道真實的身分,始終記得處境的實相。


     然後,情況就變得十分有意思。觀賞一部電影,明知那是一場電影,卻仍經驗所有情緒,這很有意思。為什麼有意思?因為操之於我們。任何我們控制不了的時刻,任何操之於別人的時刻,是沒有意思的。這次的確操之於我們,我們知道那是假的。


                           




 



     修是習慣於某件事。現在,止(奢摩他)的修持是許許多多大師勸勉我們要做的。我同意,因為止是打基礎。止的修持純粹是讓我們的心能夠運作並富有彈性。現在我們的心像一塊木頭,堅硬死板。止讓我們的心富有彈性,以便我們可以隨心所欲。


     現在,假設你正在生氣。如果我要你停止生氣,你辦不到。或者,如果我要你當下立刻發火,你也沒辦法。為什麼?因為我們對心沒有控制力。必須發生某些事情,得有特定的因緣,而且唯有如此,才能點燃我們的怒火。我們無法控制它,止帶給我們那分控制力、那分彈性


     我們在討論的主題是修心與八種陷阱──世間八法,那麼我們如何觀修它呢?我們可以稱此為「動中修行」。我認為這是相當重要的修持,但有時也相當困難。為什麼?又來了,累犯──我們的期待。如果我們審視它,就連我們走路的方式都是基於期待。我們採取特定的走路方式,以便可以獲得讚美,以便不會受到批評,以便得到某種東西,以便不會失去某種東西,以便可以受到重視,以便不會被忽略。每一件事,我們走路的方式、我們的髮型、我們今早穿的上衣……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是出於期待,而不是真誠無造作。缺乏真誠無作時,我們就再度變得非常軟弱,我們可能成為自己跟別人期待的犧牲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