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先禪思一下。首先觀想自己死了。


躺在醫院,嘴巴、鼻子塞滿用來送食物、


氧氣的管子,然後,很突然地死去。


或者是在家裡,自己還會想,我會活下去,


還會活好幾年,我不會死。


正當自己一直這麼想,也深信不疑的時候,


突然就死了,這一生就此結束。


這一期生命的景象,像閃電一樣終止。


好比在夜間,閃電乍現的的時候,


四周的東西全都歷歷在目,然後突然消失不見。


這一切景象,你的身體、四周的人、路、山,等等,


一度顯得很明晰地出現過,


然後突然消失、終止了。


同樣,這一生,突然變成猶如昨夜的一場夢,


出現過後,轉舜間即消逝 ,就手像電光石火。


請這麼樣禪思一下


 


屋子裡面,家人哭泣著,親戚們圍繞在四周,


自己即將和他們別離,身上蓋著白布。


不妨依照中國傳統,觀想會發生的景況。


 


其次,觀想屍體被放進車子,


後面跟著幾部車子。有人在奏樂,屍體被載走,


識則在別的地方,這樣子觀想。


 


然後,屍體如果要火化,就觀想屍體被放進火化室,


裡面有一個很大的鐵焚化爐。


有人把屍體放進焚化爐的架子上。


然後,屍體的脂肪、骨肉都逐漸在烈火中熔化,


燒得焦黑。


 


大約一、兩個小時之後,只剩下一堆灰和一些骨頭,


意識則在別的地方


屍體火化之後,如果父母在,父母會哭,


其他的親人 │丈夫、太太、小孩也在哭泣。


 


如果要土葬,棺材會被放進土坑,周圍擺著花。


還有專門為死人準備的大花環,放在屍體上。


不管是火化或土葬,所有親戚、朋友們都聚集在現場,


眼中充滿淚水,哭泣著。


 


另一種方式是,親友們忙著喝飲料、談話,


然後雇一個女人陪伴著屍體,在墳場代表家族哭。


那個人真的在那裡走來走去,


四肢趴在地上,然後做作地哭起來。


 


雖然屍體在那裡,許多親友環繞在四周,


意識卻在邁向惡趣的路上。


 


屍體在棺材或火中。


意識則背負著今生和過去生所造下堆積如山的惡業,


經過中陰,正朝向惡趣走去。


即將遭受無法忍受的惡趣苦,


尤其是地獄中最烈的寒、熱之苦,


不確定什麼時候能夠回來,再轉生為人。


時間勢必長得超乎想像。


 


一旦墮到惡趣,註定受業報,


已經無能為力、無計可施了!


沒有人會來分擔自己的苦難。


沒有一個親人會來分擔苦難,


說他要代受你的一些苦,地獄苦。


 


雖然自己曾經為他們造下惡業,


卻沒有一個人會來分擔。


請稍微禪思一下這一點,這個本質。


 


到時候,自己的房子會空下來,


房間沒有人住,床沒有人睡,


平常坐的椅子,座位也是空的。


 


不管一個人有幾百件衣服、鞋子和其他家當,


留下來的一切財產都會變成別人的,


被四面八方的人拿走,每一樣都要捨離。


 


如果留下的是錢,往往會引起家人的爭執,


成為互相瞋恨、嫉妒的導火線。


發生過很多這樣的事情。


 


一個人從學校畢業以後,累積了好幾年的財產,


在世的時候,沒有把它們變得有意義。


財產本身沒有實質可言,卻可從中擷取菁華。


可惜,生前並沒有那麼做,讓它變得有意義,


反而成為死後其他爭執的導火線。


 


就在死後,呼吸停止的當下,


首先,醫生和護土會通知家人,


而自己的名字會被加上「已故 」。


然後,家人告訴所有的親友時,


也會在自己的名字上安上「已故」的某某。


這隨時都可能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


甚至就在今天。


 


縱使一個人做過國王、總統、百萬富翁、


世界級的名人、世界上最有錢的人,


有好幾千萬億的朋友,一生都在忙碌,


非常積極的投入世事、政黨等等政治事務,


爭取權力、財富等等,非常忙碌地過一生。


 


可是,在死亡那一天,屍體被帶到墳場,


一輩子所作所為,完全一場空,


和死亡毫不相干,死的時候毫無用處。


 


反之,有些為其他眾生,做過很多好事,


是道地的修行人,很留心地防護業行,


努力淨化自己的惡業,累積功德,誠實地過活。


這個人也許還沒有證悟,只是老實修行,


懷著誠懇的善心、慈悲心對待眾生,


饒益眾生,不加害眾生


 


由於生平的作為和死亡有關聯,


便可望死得安祥、喜樂。


今生所造的一切功德,都可以帶到來生。


來生受用的,全部是功德,是修行、行善,


做有意義的事而留在心流中的。


 


反之,若出於貪瞋癡,而造下諸多惡業,


死的時候就必須自作自受,


帶著今生造惡的一切果報,


步向嚐受惡趣苦的道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indy 的頭像
    cindy

    傾聽恆河

    ci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