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此處為節錄轉載,

完整開示內容請見: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24644&page=1



 


佛教徒相信,轉世會持續不斷至摧毀相續的因緣來到,這是他們理解的方式。這個因緣就是赫赫有名的「證悟」,「證悟」意指從輪回相續中覺醒過來。我之所以提這些是因爲,如果沒有具備上述的觀念,死亡意味著什麽都沒有──死亡實在毫無意義、毫無用處,也不值得被討論,因爲它是結束。但從佛教的觀點,死亡並非結束,死亡並非你最後一次說再見的時候,你最後一次說再見應該是在證悟之前的時刻。在那一刻之前,從佛教的觀點,有太多假的再見。因爲再次重生,我曾經多次作你的丈夫、多次被你抛棄、多次爲你而死,我曾多次被活炸,只爲滿足你的口腹之欲;反之亦然。這就是佛教徒思維的方式。這種連續性一直存在,如果你能接受這樣的觀點,我們才能稍微談論死亡,這個議題也才會有意義、才會顯得重要。事實上,對於密乘佛教徒而言,死亡或臨終是我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時刻,需要好好被討論,因爲在死亡的時刻,你擁有最好的機會。你得到這樣的機會不是因爲你是一個認真的求道者,不是因爲你去尋求它,然後得到它。實際上,我們大部分的人並不會去尋求死亡,死亡降臨是因爲它是這整套的一部份。對於密乘佛教徒來說,如果懂得運用這機會,它會是個不尋常的加持。


 


簡單告訴各位爲什麽這是一個好機會。你曾經有過不忙碌的時候嗎?在死亡的狀態下,你被迫無法忙碌,因爲所有東西都在分崩離析。你的眼睛看不見,你的耳朵聽不到,你的身體無法再有任何感覺,這些感官都是受雇於「忙碌」的經紀人。這些戴著領帶、拿著公事包的「忙碌」的經紀人,他們現在全部都被解雇!他們離開了,失業了。所以沒有經紀人交代你任何工作,你也完全失業了!這時候,你得到一個機會,有生以來,你的心識第一次處在一個最自由、最赤裸、最有力量的狀態。


 


我舉一個很好的例子,相信你們一些人有過這樣的經驗。你們曾夢過自己在飛嗎?在夢裏,身體這個經紀人處於失業狀態,所以作夢有點像是小小的死亡。這不是我杜撰的,密乘經典裏有這樣的記載,睡眠是一次小小的死亡。睡夢中,你從香港上海銀行的頂樓墜落,而且還可以清楚看見底下所有紅色的計程車。爲什麽?因爲身體這個經紀人沒在運作,所以你能飛,能從高樓墜落而沒有死。把這樣的力量乘上一百億、二百億倍,就是你在臨終或死亡時刻會經歷的感覺。因爲這個緣故,死亡成爲佛教,尤其是金剛乘佛教,一個重大的議題。


 


我認爲改變我們對死亡的態度非常重要。基於各種迷惑和自私的理由,我們現在對死亡的態度是負面的。對於死亡有如此負面態度的主要原因是不習慣,我們不習慣有人死,就好像對這個人喊一聲「喂」,卻沒有得到任何回應。我們也不習慣這個軀體漸漸發臭,不過這種想法很可笑,因爲這情況也發生在我們活著的此刻。不論如何,這是對自我的挑戰,所以我們很難把態度從負面轉向正面,或至少轉到不負面都很難,我就辦不到。


 


我給予這個教授的整個目的是要告訴各位應該如何看待「中陰」。很簡單,你只需要知道:第一,你身處在生存中陰裏;第二,你就像一根羽毛;第三,來自玻利維亞的業風。這些你都應該記住。你有這些狀況,但並不是將來你才會碰到它們,你現在就有;這樣的認知我們稱為覺知。其實,只要知道到你有這些狀況,這就可以作為靈性的道路。不過人類喜歡儀式,所以為了強調這些情況,我們採取各種方式,供養香燭、禪坐冥思、穴居山洞、念誦咒語等。當然,這些都會有幫助。


 


現在讓我們談第四種中陰──「臨終中陰」,這是許多人所指的真正的中陰。它也有兩個端點,起點是當你面臨一個確定性的死因,另一端點是所謂的死亡。如同之前曾告訴各位的,這些語彙非常模糊,但這也是唯一能夠分類事物的方式。從你確定即將死亡的時刻起,〈當然,現在這一刻,我們都正在死亡,這是可以確定的,〉基本上你沒有太多希望。讓我們假設你已經九十九歲,剛遭遇一場對你的身體產生巨大撞擊的車禍,你正在流血,你知道痊愈無望。從這時候開始,直到你的意識分解融入法界,或換個方式說,直到你昏厥在阿賴耶識上,就是我們所說的「臨終中陰」。


 


讓我們繼續談依喜措嘉的教授。感覺被壓的時候,正是所有元素開始消融的時候。不要擔心,也不要焦慮,因為這只是一個表示五大正在消融的徵兆。被塞進一個黑洞的感覺只不過是識根的衰敗。被拋入空中的感覺也不需要擔憂,它只是表示心識與身體的分離。在這一刻,容器與內容物分離,所以心識沒有裝盛它的容器了。


 


現在,風大融入意識裏,意識徹底孤立了。意識還會運作嗎?會。如何運作呢?並不是經由感官,記得嗎,感官全都消逝,無法再運作了。意識不再藉由語言而運作是什麼意思?譬如我現在正看著這個東西,我們有語言來稱呼它──桌子。現在我死了,我的眼識不再運作,它正逐漸衰敗。我看著這個東西,我只能看見一個形狀、一個外觀,甚至連形狀外觀都消逝了。心識仍然看見東西,但不是看見形狀、外觀或桌子,不是你通常用你的感官、語言、文化或傳統所看見的東西。那麼心識看見了什麼?


 


「他」看見什麼?你說「他」不能透過感官看見任何東西,但又說這個心識看見了某些東西,究竟是什麼東西被看見呢?要表達這件事非常困難,以最究竟的語言來說:你看見你自己的顯現。這是什麼意思?用稍微差一點的方式說明,就是你看見本尊──四十二位寂靜本尊與五十八位忿怒本尊。然後會有各式各樣的問題出現,「如果不是佛教徒,他們也會看見這些本尊嗎?」諸如此類的問題,這些都是愚蠢的問題。本尊是你心識的一種顯現,與你是否為佛教徒沒有關係。最一般性的說法是,你看見的不是友善祥和的眾生就是充滿敵意的眾生。不要恐懼,他們都是你心識的顯現。不要害怕這些聲音,它們都是你自己心識的聲音;也不要害怕這些光芒,它們都是你自己的光芒。


 


依喜措嘉說,這個時刻就看著心,不要作判斷。當你一判斷,你就是在判斷一個存在於外的東西;當你一有二元分別的心,這就是輪回的開始。就只要持續看著這個心。令人驚訝的是,身為修行者的我們,此刻也在看心,但是我們看心的方式非常無力,我們總是被分散注意。而在這個中陰期間,如果你看著自己的心,它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即使你現在是最懶惰的修行者,但如果在這個時候你真的記住要看,這個無判斷的看即具有非常強大的力量,因為你沒有太多可以分散注意的事物--電視機壞了,經紀人走了。


 


但很不幸地,這裏有個障礙,你可能會害怕你自己的顯現。事實上,這個情況甚至現在就在發生。當你害怕某人,因為這個人有一把刀,你認為他非常危險。這是我們腦裏所受到的教育,我們將它投射成正在發生的事。如果你能夠安住在法性中陰,那就是輪回的終止。但因為你如此害怕這些充滿敵意的眾生,害怕種種所見事物及光芒等,你的注意渙散了。從你確定死亡的那一刻起,直到與法性接觸,也就是最後一個元素消融的時候,這之間的過程即被稱為「臨終中陰」。


 


上述只是試著給你們一些關於兩個世界的分界的概念──你的五大全部消融,並接觸到意識。在第四個中陰裏,意識生出種種顯現。你不知道這些是你自己的顯現,而對這些經驗感到恐懼,這就是第五個中陰的開端。恐懼,你那麼恐懼,想找一個逃脫的路,然後你找到了,那就是投生。你變成一隻蝴蝶、一隻鳥或一個人,這就是第五個中陰。


 


臨終中陰的情況也是如此。根據你的業力,中陰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長,標準的說法是四十九天或二十一天。如果你曾經懷著極端的情緒做了一些糟糕的事,在心識與身體分離的時刻,你就已經置身於痛苦的情境當中,沒有時間慢慢經歷這些中陰的過程。如果你曾懷著好的發心、悲心與菩提心從事善行,當心識與身體分離的時刻來臨,完美的你會於蓮花中醒來,當然,這是如果你喜歡西方極樂世界。專案單上還有很多其他的選擇,有銅色山,也有不動佛的淨土等等。總之,我現在講的是關於每一個間隔的長度。


 


法性中陰是一個特殊的情況。如果你是一個佛教修行者,你的目標就是拉長法性中陰的長度。這應該是你的目標,但當然不是你最高的目標,你最高的目標是打破起點與終點,不再有間隔。假設你無法設定這麼高的目標,做為一個初學者、一個修行者,你的目標至少是要盡可能拉長法性的間隔。不論你相信與否,當你經歷法性,這個狀態就是佛的心識,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應該盡可能地延長它。但如果你在生存中陰時沒有準備,這件事就會變得困難,因為那些光芒、光亮、還有你心識的顯現真是太多了!這裏又可以引用嗑藥經驗的例子。當你用了那些不好的藥物,種種恐怖的幻覺困擾你,但如果你在經歷這些時能夠一直記住:「這是因為我吃了那些藥物的關係」,當然你就會沒事。


 


不過要持續記住並不容易,這有許多原因,其中一個原因是藥物作用的顯現會越來越奇怪。剛才出現的後來不再出現,所以正當你開始對某個幻象感到熟悉,立刻又有新的景象出現,然後有很多無法預期的覺知侵入你的空間。讓我們假設你看見一個長相恐怖的人走向你,他用耳朵跟你講話,他的舌頭從肚臍伸出來,然後你馬上記起:「哈!這只是我的幻覺!」很好,這沒有困擾你。但緊接著你看見一個美麗的女孩,在那一剎那你分了心,然後另一個恐怖景象出現。我現在講的是嗑藥的經驗。


 


法性中陰裏有太多這些景象。所以對我們這些凡夫來說,這種經驗有點像是球碰到地面,當球碰到地面的剎那就立刻彈回來。這第五個中陰的長度如此短,凡夫甚至無法將它認定是一種經驗。然而,對於不是那麼平凡的人而言,他們能夠掌握這個狀態一段時間。而當你能夠掌握這個狀態越久,你就越瞭解到,環繞在你身邊的一切都只是你自己的覺知。這真是一條通往解脫的神奇之道。


 


以下是一個概述,一個非常籠統的例子。假設你今天死了,假設直到你再次投生還有十天的時間。第一天,你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你以為自己還活著。第二天,你感到有點困惑,因為所有的人都不跟你說話,你跟他們說話他們也不回答。然後第三天,你感到更加困惑,因為你一想到隔壁的房間,就會立刻置身在那個房間裏,不需要經過門;或是你在沙灘上奔跑,卻沒有留下任何足跡,諸如此類的經驗。你感到巨大的恐懼,這基本上是失去參考點的恐懼。你最近才剛拿到印有總裁頭銜的名片,現在要拿給誰看?就是像這樣失去參考點。基本上,你這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建立參考點,而突然之間,它們變得毫無用處,不是一部分沒用,而是全部都沒用!因為你已置身於另一個世界。


 


這是根據法性中陰廣論所作的一個非常粗略的概述。這裏最具威力的就是失去參考點的恐懼,以及不斷尋求藏身之處的渴望。當然,最大的不確定性之一始終存在于這段時間,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不確定性跟這個不能比。至少我們不確定的事物能夠持續 一兩 天,然後才變成另一個不確定事物。但是在法性中陰裏,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件事物都在改變,語言、系統、文化、心情等,全都無法確定。


 


我常常提到玻利維亞業風,它很重要。假設玻利維亞業風向你吹來,對你施壓、推擠與拉扯,但你母親的業風卻沒有作用或沒有跟你會合,你可能就會持續停留在這個不確定的狀態裏,長時累生不斷地恐懼、逃避、尋求藏身之處。釋迦牟尼佛在他的經典裏說到,我想是《華嚴經》,處於這種狀態的許多眾生都從未遇見過佛,從燃燈佛到最後一位佛,一個也沒見過。在這段期間,他們一直處於中陰的範圍裏。以下算是給具有慈悲心的修行者一個補充建議:如果這些眾生一直都沒有好的業力,身為修行者,我們要試著創造業力與他們連結,這是可能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修持觀世音菩薩,禪修觀世音和持誦觀音咒語被認為是最好的方式。


 


這就是關於中陰的教法。我這次只講述中陰的架構與意涵,特意不提及實修,因為我想單單這樣的知識與訊息就已經足夠;至於你們應該做些什麼以及如何做,那是另一個很大的題目。在這六個中陰裏,想必你已經注意到一件事,你能夠做的就是去瞭解生存中陰的精髓,不是智識上的瞭解,而是對於這個不確定性的覺察。如果能覺察到這種不確定性,你對於計劃的心態就會隨之改變。你可能還是會計劃2031 1 2 日的下午四點鍾,我們要一起在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共飲下午茶;但在做這個計劃的同時,你會取笑自己──這種自我取笑就是覺知。在所有的中陰裏,唯一需要的就是覺知,這是為何佛教珍惜、重視智慧與覺知超過任何東西。有許多方法能夠發展這樣的覺知,但我還是建議各位,最好、最有效、最便宜、最沒風險又便於攜帶的方法,就是奢摩他和毗婆舍那〈譯:止觀〉。對於那些真正的初學者,如果你們不知道如何修持止觀,就試著坐下並且什麼也不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